首页 > 带货事故 > 和氏璧名字的由来,从璞玉到传奇国宝的千年传奇

和氏璧名字的由来,从璞玉到传奇国宝的千年传奇

你知道吗?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,有一块美玉,它的名字叫“和氏璧”,这个名字背后,可是有着一段传奇般的故事呢!今天,就让我带你一起揭开和氏璧名字的神秘面纱,探寻它的由来。

一、和氏璧的传说

和氏璧,这个名字听起来就让人心生向往。据传,这块美玉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,那时,楚国有一位名叫卞和的琢玉能手,在荆山(今湖北省南漳县内)里发现了一块璞玉。卞和捧着这块璞玉,兴冲冲地去见楚厉王,希望得到赏识。

当时的玉工却认为这块璞玉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。厉王大怒,以为卞和欺君,下令砍下了他的左脚。后来,武王即位,卞和再次捧着璞玉去见武王,结果还是一样的遭遇,卞和的右脚也被砍掉了。

直到文王即位,卞和抱着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,眼泪流干了,接着流出来的是血。文王得知后,派人询问卞和为何如此悲伤,卞和说:“我并不是因为被砍去了双脚而伤心,而是因为宝石被当成了石头,忠贞之士被当作了欺君之臣,是非颠倒而痛心啊!”文王听后,命人剖开这块璞玉,结果发现它是一块无瑕的美玉,于是命名为“和氏璧”。

二、和氏璧的传奇故事

和氏璧不仅是一块美玉,更是一块充满传奇色彩的宝石。它历经沧桑,见证了历史的变迁。

在春秋战国时期,和氏璧几经流落,最后归秦。秦始皇统一六国后,将和氏璧制成玉玺,成为象征皇权的宝物。秦灭后,和氏璧归于汉刘邦。入唐后,和氏璧不知所终,后世所称之传国玉玺被传即为秦始皇改造和氏璧而成。

和氏璧还有一个著名的故事,那就是“完璧归赵”。相传,楚国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宝玉,为赵惠文王所得。秦昭王听说后,表示愿意用15城换取和氏璧。赵惠文王召见蔺相如,蔺相如表示愿带和氏璧去秦国,如果赵国得到秦国的城邑,就将和氏璧留在秦国,反之,一定完璧归赵。

蔺相如到秦国后,将和氏璧献上,秦昭王大喜,却全无将城邑给赵之意。蔺相如诓说玉上有一小疵点,要指给秦昭王看,拿回了宝玉。他在庭柱旁站定,说:“赵王担心秦国自恃强大,得和氏璧而不给城邑,经过我劝说方才答应。”赵王斋戒5天,然后才让我捧璧前来,以示对秦国威严的尊重和敬意。不料大王礼仪简慢,毫无交割城邑的诚意,现在若大王一定要抢走宝玉,我宁可将脑袋与宝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。秦昭王无奈,只得划出15个城邑给赵。

蔺相如估计秦昭王不过是假意应付,便提出要秦昭王也应斋戒5日,再郑重其事地交换。秦昭王只好应允。蔺相如便派随从怀藏和氏璧,偷偷从小道返回赵国。秦昭王斋戒完毕,举行交换仪式时,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回赵之事告诉秦昭王,从而保全了和氏璧。

三、和氏璧的文化价值

和氏璧不仅仅是一块美玉,更是一种文化象征。它代表着中国古代王朝的权威和尊荣,也代表着人民对于和平、繁荣的向往。

在现代,和氏璧作为一种文化遗产,受到人们的重视和珍视。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,也是全人类文化遗产的一部分。人们通过研究和氏璧,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,也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文化遗产。

和氏璧的名字,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,更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。让我们一起珍惜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,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。

大家都在看

查看更多